很色shǎi,很中国。

2021-01-26 15:07

颜色,最是中华好。


在沒有文字存在的情況下,顏色就是一種極有說服力的語言,也可以是一種思想傾向和某種情調,不止華美和詩意,是對中國文化之美的獨特解讀,是對中國式審美的精確描邊。

《千字文》以“天地玄黃,宇宙洪荒”開篇,以天地的顏色入手,以示色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獨特而重要的意義。

日落江湖白、潮來天地青、紅酥手、黃藤酒,滿城春色宮牆柳。在中國傳統色中,每一種顏色都被賦予了詩意的內涵。

中國的色彩理論融合了自然、宇宙、倫理、哲學等觀念,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象徵,熱情張揚的紅、時尚動感的橙、清新希望的綠、高貴穩重的黑、高雅樸素的灰、神秘優雅的紫。

色彩絕不僅僅限於顏色本身,而是具有豐富的內涵。如五色與五行的匹配,德行身份與顏色關聯,都體現了中國古人深邃的人生觀和世界觀。



老子說:“目迷五色”。

在古代中國,最重要的顏色有五種,分別是: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。

在時間的長河中,五色融入詩詞,詩意無限。


月白天青曙色早,柳綠蝶紅山色曉。

顏色,最是中華好。

雅琅晶從中國傳統色彩中汲取力量,以器物之美帶領大家走進色彩世界。

將色彩那種唯心且難以描摹的感受,

通過流光溢彩的器物呈現出來,

用一場色彩的盛宴,讓身心覺醒。

作為傳統美學傳承者,雅琅晶的美呈現在多彩正色之上,以最純的色彩彰顯純淨,多重色彩搭配,多而不亂,整體視覺效果協調統一。以純美的中國傳統色展示中國傳統韻味,以最純粹的形式記錄歷史傳承。



青:五色之首,始於東方,寓意美好。

從青銅器、青花瓷等器物,到青色系顏料在古代繪畫中的大量運用,並以丹青作為對繪畫的通稱,以“青天”、“青史”、“爐火純青”等高貴而美好的詞彙,表達古人對“青”的崇尚。

“青”所對應的東方,不僅僅是古人對生命開端的敬畏,更是對自然的尊崇。

傳說中帝王與工匠都在孜孜追求著天青之色。這縈繞帝王夢境的美色,並非陰霾的鉛灰,也不是晴風湛藍,所謂“雨過天晴雲破處”,雲破之時,將晴未晴,無可言說,無法描摹。

這對“天青色”的執念正慰藉了中國人對“不可言說”的含蓄之美的嚮往。

在中國有“黃生陰陽”的說法,把黃色奉為彩色之主。“天玄而地黃”,黃代表著土地,古人認為土居中。黃色是居中位的正統顏色,為中和之色,居於諸色之上,被認為是最美的顏色。

黃在五行中屬土,源于農耕子民對衣食父母的親近,在潛移默化中達成“天地玄黃”的共識。

黃,是皇權之色。

自唐代起,黃袍成為皇帝的工作服,如太阳般耀眼,独尊不可逾越。

宋·蘇軾--《贈劉景文》,一年好景君須記,正是橙黃橘綠時。

赤:红,帛赤白色。

南宋·劉辰翁--《江城子·春興》:一年春事幾何空。杏花紅、海棠紅。

紅黃兩色是明清皇室建築的專屬色彩。

紅是火的象徵,是古代賢人一直崇拜的顏色。

在舊年末尾和新年伊始的時候,層層疊疊各種各樣的紅,編織著獨屬於我們的良善和尊貴。

紅牆宮闈與天闕、漆器錦畫映緋顏。

碧為天,赤為地,我們以紅色為貴,寓祥和與祝福,在重大節日儀式上,將紅色推向極致。

白的叫法有白、素、縞、皓。白色是中國傳統五色之一,是一種只有亮度、沒有色度的顏色。

“白”的甲骨文字形像即將升起或剛剛升起的太陽,光芒閃耀,所以有明亮、光明的意思。

潔白的事物不僅帶給人舒適愉悅的感官享受,通常也會折射出它內在的美好品質。因此,“白”被用來比喻人或事物純潔、潔淨的本質。

“白”對應“五行”中的金,又象徵著純潔、光明、充盈。

 “不曰白乎,涅而不緇。”也許,這才是中國人嚮往和追求的真正的“白”。



黑有多種叫法:玄、緇、烏、皂、墨、黎、黔。

黑是意境,“墨團團裡黑團團,黑墨團中天地寬”,這是清代畫家石濤對墨韻的讚美之詞。

水墨畫在中國有極高的地位,用墨之五色描繪彩色世界,表達悠遠、雋永的意境。

先秦時,貴族經常穿黑衣。

唐以前的帝王多穿黑色朝服。

“烏紗帽”也是黑色用來做官服的證明,黑色在官服中象徵著嚴肅和莊嚴。